蒂勒曼和凯泽解读贝多芬交响曲·六 [F大调第六交响曲“田园”,作品第68号]
Novich 于 2013.04.15 18:25:37 | 源自:www.soomal.com | 版权:特约 | 平均/总评分:10.00/10
  • 数码多编者按:2011年Unitel发行了德国著名指挥家克里斯蒂安·蒂勒曼[Christian Thielemann]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[Wiener Philharmoniker]演奏的贝多芬交响曲全集实况影碟。值得一提的是,这套影碟包括蒂勒曼和德国资深乐评人、作家约阿希姆·凯泽[Joachim Kaiser]的对话,针对贝多芬的每部交响曲,展开长达五十分钟的分析和探讨;两位嘉宾的分析全都针对音乐和诠释,并牵涉到了乐队训练和音乐史观念,对大家全面深入了解贝多芬交响曲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。来自上海的著名古典音乐节目制作人Novich花费大量精力,根据Unitel提供的对话文本进行了校改修订、整理出其中精华部分,为广大乐迷奉上《蒂勒曼和凯泽解读贝多芬交响曲》系列并授权数码多登载,在此表示感谢。

    • 译者注:我们常能听到一些关于贝多芬《第六交响曲“田园”》的负面之论,有某位著名指挥表示自己不喜欢田园啦,这部交响曲缺乏力度,算不上德奥式交响曲的经典啦。蒂勒曼和凯泽并没有回避这些论点,而是从创作和音乐本身去解释这些疑问。在这篇的对话中,蒂勒曼发挥得非常好,体现出他对音乐和演绎的精心思考以及直觉式的把握,至于他擅长的“音乐图景”诠释法,更是在“田园”中如鱼得水。东方人是否更容易接受和把握这部交响曲呢?按照蒂勒曼的说法,它体现了一种富于智慧的天真纯朴。听起来蛮东方的。

    以下K为乐评人凯泽,T为指挥家蒂勒曼,括号中文字为Novich所加脚注:

    K:贝多芬在1803至08年间,同时构思并完成了第五和第六交响曲。他心里需要有个内在的平衡,创作描绘大自然印象的“第六”同时,也谱写了风格截然不同的“第五”。“第五”有高度戏剧性,从黑暗走向光明;“第六”则属于大自然,他想让这两部交响曲保持平衡,不想完全迷失在当中。

    贝多芬喜爱大自然自有其原因,他说:“在那里耳聋不会折磨我。”他感觉彷佛每棵树都在和他说话,神圣、庄严、崇高!他和许多德国人一样,例如歌德,对大自然非常虔敬。

    令人惊讶的是贝多芬能写出如此美妙动人的音乐,在听贝多芬《第六“田园”交响曲》时,我必须坦白:我很高兴自己能活到现在的岁数。因为我年轻时,觉得“田园”听起来非常平和,我很晚才开始对大自然产生兴趣和喜爱。蒂勒曼先生,我想您和我有很大的不同。我知道您很喜欢去我的家乡马祖里湖区。[注:马祖里湖区Masurian Lake,原为东普鲁士属地,二战后成为波兰领土,还记得上集中蒂勒曼谈到对东普鲁士的喜爱吗?一战时,俄军率先入侵东普鲁士,在此遭受空前惨败]

    T:马祖里的风景非常独特优美。我理解有的人会不喜欢“田园”平静的开始,它不像第七交响曲那样强烈。我觉得这很容易理解。

    奇怪的是,在最后的乐章降临时,也就是从暴风雨到末乐章的过渡总让我很感动。听者甚至都无法指出末乐章是从哪里开始。我小时候家里有张唱片,封套上面标着乐章名称,我听了以后想:奇怪,末乐章到底是从哪里开始的?过渡段预示了主题,这是非常独特的技巧。这段音乐令人非常满足,我甚至可以说,“第六”是所有九首交响曲里最美的!

    K:第一乐章不是典型的首乐章,非常和谐平静。“初到乡村时被唤醒的愉悦心情”,音乐在描写大自然快乐活泼的氛围,时而善感,时而活跃。它不像其它交响曲的首乐章那么强调对比,目的是将首乐章塑造成整个交响曲的重心。第六不是这样。

    T:第一乐章的脉搏跳动着,在这里仿佛不存在明确的主题。主题是从脉搏的跳动中自然伸展出来,这是对大自然的描绘:人坐在天地之间,听到不同的声响——河水发出咕嘟声,还有各种奇特的响声,来自动物,或是大树的嘎吱声,叶子在微风中飘动,或在狂风暴雨中簌簌作响,树叶飞舞。音乐把我们带进这样的氛围里。跟随音乐,我们对乡村有了深一层的体会。

    K:我不知道您是否也有相同的看法——我觉得“田园”的创作手法也与众不同。在其他交响曲里,都有居于核心地位的主题,可第六的第一乐章却不是这样,那种欢乐而有弹性的律动,其实比主题更重要!

    T:怎么说呢?它并不是主题,而是……就好比叶子的摆动,流水潺潺,湖面泛起阵阵涟漪。这个律动在展开部里不停反复,你感觉音乐仿佛描绘了白云在缓缓移动。

    K:有些人会觉得有些无聊乏味,从前我年轻时也是这样感觉的。

    T:有些人说它无聊,其实正好相反。当你深入了解它时,才会真正明白“第六”和“第五”之间的二元性。两者恰成对比,之后再由“第七”延续。

    K:我又认为第一乐章的标题不一定准确,因为根本不是“被唤醒”的感觉,大自然就在你面前!

    T:我觉得在这里,贝多芬让女士们先生们下了马车,立刻进入了大自然的氛围。他以前曾写过高密度的发展段落,这里则四平八稳。想想看,生活中某些时候,平平稳稳不是也很好吗?

    K:没错,何况听起来这么棒!

    T:真好啊,什么也没发生。这是最高水准的“什么也没发生”。

    K:请您想一下第一乐章的展开部,相同的动机反复出现,可是却突然转调。

    T:这里可清楚地听出当时是如何运用立体声的,这也是为什么一提和二提必须面对面坐。展开部进行中的这段音乐非常有趣,一边的小提琴声部拉出一个长音,另一边的小提琴则演奏反复动机。随后,长音交到了另一边,这边的小提琴又开始演奏反复动机,再交换回来。如果你坐在正前方,听起来就好像是立体声效果,非常特殊。什么也没发生,让人感到一片宁静。

    K:这正是贝多芬的匠心,然后出现新的亮光。

    T:对,没错!太阳短暂地躲到云层后面,光线随后逐渐黯淡,不久太阳又再度散发光芒。人们心情愉悦,期待着丰盛的晚餐。

    K:贝多芬在此展现出其它交响曲未有的生命喜悦。荷尔德林曾写道:“在美好的一天聆听每种歌咏,源于自然,归于自然”。

    T:但贝多芬肯定不是一个幸福快乐的人,然而这部作品却让人几乎以为他是个乐观的人。

    K:并且内心充满了感恩。

    T:贝多芬变成了一个感恩、开朗、乐观的人!这使得这部杰作在他的交响曲里独一无二。

    K:第一乐章写得非常放松。

    T:第一乐章是最放松的,第二乐章也是如此,小溪没有一丝混浊。就我对贝多芬作品的了解,我倒希望来个危险的礁石,放点悲剧的因素。可是什么事也没发生!

    K:第二乐章“溪畔景色”的最后,当三位木管组的乐手独奏时,流水潺潺的小溪就变成了完美的背景,长笛、双簧管和单簧管分别模仿了夜莺、鹌鹑和布谷鸟。当三位木管组的乐手独奏时,他们彷佛从大自然中飞跃而出,随后又回归大自然,非常诗情画意。

    我有次发现了一张1929年汉斯·普菲茨纳指挥的录音,非常出色!历来伟大的德国指挥家都把这部交响曲发挥得淋漓尽致,也包括卡拉扬的精彩录音。蒂勒曼的“田园”也有相同的水准,在指挥这这部作品时,他非常沉稳。

    T:在与维也纳爱乐的合作时,我试图用不同的手法来修饰溪水的固定音型。先让小溪缓缓流淌,然后增强力度。到再现部时,你会以为它正流过一个暗礁。

    K:这个“溪畔景色”会不会有点长?

    T:不会呀,您有这样的感觉?

    K:如果指挥得不好,就会感觉冗长。

    T:对,您说得没错。这是一部最容易弄糟的交响曲。还记得您第一次现场听这部作品的指挥吗?

    K:记不得了。

    T:也许当时演奏得很糟,所以您记不得了。在演奏第六时,乐团必须质地均匀,揉弦太多或没有揉弦,都会破坏《第六交响曲》。

    贝多芬也有轻松愉快的一面。尽管他在维也纳搬了16次家,性情暴躁难以与人相处。他在房间里洗冷水澡,水都渗到楼下的天花板上。

    K:他不是个好房客!

    T:没错,与他相处也不是件容易的事,他对朋友也不守约。可是令人惊讶的是,贝多芬在这部作品里始终贯穿了愉悦心境,这让我特别意外。他别出心裁,其中甚至没有主题的发展。“溪畔景色”只有两个主要主题,此外就没有了。

    K:还有最后鸟鸣的华彩段。

    T:那是天真活泼的鸟鸣声,非常引人入胜。

  • K:我之前说过,我非常赞赏汉斯·普菲茨纳在1929年指挥“田园”的录音。

    T:指挥柏林国立歌剧院乐团。

    K:是的。在第二乐章里,他的诠释非常精彩。这里如果指挥得不好,会让人觉得很乏味。但普菲茨纳的指挥非常优美,他把鸟鸣声诠释得与众不同:首先是夜莺,然后是鹌鹑和布谷鸟。它们以独奏的方式呈现,普菲茨纳停了一下,然后又再继续,他把整个音乐烘托得非常动听迷人。

    T:记得在排练时,我们演奏到这段。有个中提琴手走到单簧管手面前,那位把“咕咕”吹得很慢。中提琴手模仿布谷鸟叫,然后说,布谷鸟应该是这样叫的,比较快。我也注意到了这点,这段音乐演奏得太慢了,那么我们就把演奏速度加快些,让单簧管听起来更像真的布谷鸟。很好玩,不是吗?

    音乐里有种神圣的天真纯朴,真好呀!它是贝多芬其它交响曲里所没有的。当你与智慧同在,才会发现天真纯朴的美好。如果天真是因为很傻,那是蒙昧的天真。智性带来的天真,才使人心神向往。你可以从听众和乐团成员的脸上看到,这部交响曲带给他们的愉悦心情。

    K:美妙的第三乐章描绘了农民舞会场景,前两个乐章没有一点戏剧性或悲剧性质,而第三乐章的速度有稍许加快。

    T:我不认为贝多芬像漫画式地去表现农民舞会,我觉得他是想要创造一个美丽的乡村场景。

    K:德国人很喜欢表达对大自然的感受,法国诗人保罗·克洛岱尔曾提到德国人的这个特点。他其实很憎恨日耳曼人,他曾嘲笑说:“每个地道德国人的性格里,都有一个矿工和护林员。”凭藉着仇恨带来的敏锐洞察力,也许他真的看到了事实。

    在这方面,贝多芬与莫扎特非常不同。莫扎特经常坐马车四处旅行,常在马车里构思音乐。而贝多芬则每天花很长的时间在散步上。大自然可以抚慰人不安的心灵,贝多芬对大自然的感受也许正是如此。

    T:众所周知,贝多芬有神经方面的问题,他脾气暴躁,也许正是在大自然中,他找到了平衡。

    K:对,他曾说:“没人像我这么爱树木和大自然。”在大自然中,他忘记了耳聋的困扰,所以他幸福快乐。

    T:很多艺术家也是如此,有些芭蕾舞蹈家甚至为自己买下一个小岛,只有宽阔的大自然,才能平抚人们工作上的压力和紧张神经。贝多芬为大自然写了一本小小的音乐圣经,所有在大自然里出现的事物都在里面。

    而说到后面的暴风雨来袭,那可不是世界末日,不应该把它指挥得像天崩地裂一样。贝多芬“第六”描绘的是个美丽猛烈的夏日雷阵雨。我想,虽然它挟风带雷,如此猛烈,但是房子和庭院不会因淹水,生命财产不会遭受威胁。风雨过后,人们感谢的不是能在暴风雨中幸免于难。我是这样看的,不然人们不会这么快镇定下来。

    K:你这个说法听起来很有说服力。你会想到有一些指挥家,例如卡拉扬。他调高了混声器的音量控制,声音之大,足以让人以为末日审判来了。

    T:我们观点不同。想想看,这个乐章的特殊性还在于第三、四、五乐章是连续演奏的,可看作一个大乐章里的三个部分,或者说三个相互融合的乐章。如果你把暴风雨做的特别突出,就会破坏整体,像是把一个钉子敲在平滑的墙面上。我喜欢暴风雨的电闪雷鸣,但我想,总得为真正的世界末日保留下一点空间吧?(笑)

    重要的是,在情绪激动后,逐渐冷静下来,再次地找回自己。你可以用睡觉或休息作比较:白天事情忙完后,晚上如果睡眠充足,第二天又能精神饱满。《第六交响曲》就是这样。就演奏技巧而言,它是个挑战,可算得上最难演奏的交响曲了。

    K:啊,它真的有这么难吗?

    T:因为这部作品必须演奏得又敏锐、又丰满,始终保持优美的感觉。你要知道,简单而透明的音乐最害怕错音,每个错误都可让人听得一清二楚。一支杰出的交响乐团可以把“第六”演奏得淋漓尽致,神圣而朴素的境界可不容易达到。

    K:第四乐章结尾,有个戏剧化的转折。特别困难的是要表达感恩的心情。

    T:我对此完全感同身受。我在工作上投入全副精力去感染、推动、激励、鼓舞乐手。面对这篇表现大自然的音乐,里面有三只小鸟,展示它们美妙的歌喉,声音美妙悦耳,不由地让我升起感恩之情,对我们拥有的东西充满感激。末乐章以平静祥和气氛开始,最后众赞歌式的尾声令人感动。这和《庄严弥撒》的结尾非常类似,在经历一切激烈狂暴后,贝多芬写出如此平和的结尾,令人惊奇。由圆号导向终结,“来自心灵,再次回到心灵。”“第六”也同样是如此。

    K:需要缩小编制来演奏这部作品吗?它有大量独奏段落。

    T:是的,但是你也可以让一个大乐队轻盈地演奏。毕竟,要表现暴风雨需要足够的音量。我觉得,如果大乐队轻盈地演奏,真的很棒。

    K:上百人的合唱团轻声细唱,听起来会比十人合唱团的大声高歌来得悦耳动听。

    T:我也有同感。您说得很对,这部交响曲很独奏化,这得特别注意。演奏要轻盈,同时要有力量,但很少会出现极强,指挥第六时我不愿做得太有戏剧性。

    我按照老思路,以为自己很了解贝多芬。可是不对,他和我想的不同,让我惊讶。第六很美,人人都乐于接受,但人们不明白的是:它乃是一个奇迹!贝多芬非常热爱自然,在森林中散步,心旷神怡。于是,他就把这种感觉转化到音乐中。这和推到极致的《第五交响曲》有关,他同时构思这两部交响曲,这是他的用意所在。我想,这就是关键:“第五”含有最大的狂热,而“第六”展现最大的放松。这绝对有逻辑性!

    K:两部交响曲堪称相辅相成。

    T:对!在之后的《第七交响曲》里,他又引进一些舞蹈的东西。“第五”是悲剧,但转悲为喜;“第六”描绘了大自然,而“第七”则是狂喜,而且靠加速度到达高潮。“第六”恰好相反,它的速度比较和缓。尤其是末乐章甚至让人很难将其视为一部交响曲的结束。

    K:如果有位年轻人听到我们这样谈论“第六”,可能会想:我还是比较喜欢贝多芬的其它交响曲。

    T:可是你自己必须要知道,每个人都得要休息,在精神层面同样如此。休息并不代表无所事事。在大起大落之后,人要休息,而且是最有水准的休息,这就是《第六交响曲》。

    扩展阅读:

    请评分
    1
    2
    3
    4
    5
    6
    7
    8
    9
    10
    069.197.***.***
    069.197.***.***
    5
    10
    发表于2013.04.15 21:14:24
    3
    180.170.014.***
    180.170.014.***
    发表于2013.04.15 18:55:55
    2
    03
    发表于2013.04.15 18:51:09
    1
    提示
    本贴不可匿名回复,回复等级为:1 ,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
    回复
    验证码
    1526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,不得已而为之
    表情
    正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