交响乐中的仪式感
张国勇 于 2019.10.25 10:49:25 | 源自:音乐周报 | 版权:转载 | 平均/总评分:10.00/10

祖国刚刚走过七十华诞,“十一”天安门广场上威武之师的英勇气概依然在心中激荡。阅兵仪式,极大地展现了人民军队高昂的士气和必胜的信念,反映了我们国家毋庸置疑的强大力量,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凝聚力。毛主席说过:“人是要有点精神的!”——如今这盛世,靠的就是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。而仪式,恰恰是“精神”表达最直接、最高级的途径。国庆当晚,作为“千人交响乐”的指挥之一,我有幸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同行,满怀深情、穿上特制的中式礼服、看着大红色印有国庆标识的总谱,为祖国生日奏响美好的乐章,这自始至终庄重而典雅的仪式感不言而喻。

  • 几年前,我看到文艺评论家田青老师的一篇文章,里面提及当年他带领北京佛乐团去德国巴伐利亚参加“世界宗教音乐节”的一段经历:开演前中国演艺团队的准备,糟杂有之、忙乱有之、慌张亦有之。相较于此,日本代表团的一位老年音乐家显得尤为与众不同:开场前的老者只是默默打坐,惟一随从的儿子默立在侧,即将开演,老人徐徐起身,叩拜绣着族徽的礼服,恭敬穿戴整齐,默然向舞台走去。在许久的沉默中,音乐响起,那旷远的呜咽直抵人心,老者所演奏的是源自于中国的民间乐器——尺八。这一形象,给田青老师留下极深的印记,他说:音乐应尊重传统,它的语境应是高贵宁静,具有仪式感的。

    第一次强烈体会到仪式感,当追溯到20年前率团赴荷兰演出的经历。阿姆斯特丹音乐厅是世界四大音乐厅之一,典雅精致的内部装潢,厚重深远的历史积淀,处处透露着对美的追求、对心的问询。开演在即的舞台入场处,古老的门板上嵌着两个铮亮铜把,只见身着燕尾服、戴着白手套的青年男女分别站立左右,一手背后,一手紧握门把,面带微笑的舞台监督礼貌地询问我是否准备好,待我话音一落,两人训练有素地将木门奋力拉开,面对瞬间出现在眼前的华丽大厅和座无虚席的听众,心潮澎拜中对于音乐的热爱和演出的渴望油然而生。毫无疑问,唯有强烈仪式感,才能营造出如此神奇的意境。

    2019年夏天,我再一次体会到这样的情境。如果说20年前的那一次,我是仪式感的主角,而这次我成为了仪式感的参与和见证者:德国的拜罗伊特,是一个所有从事交响乐、歌剧的音乐家所向往的神圣地方(由于提前三四年才可以买到一张票,能够进入拜罗伊特节庆剧院欣赏一场瓦格纳的歌剧,就如朝圣一般)。这座剧院是瓦格纳自行设计、为自己的歌剧量身定制的演出场地,我听了一场蒂勒曼指挥的《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》。步入剧院,仪式感扑面而至,古老的剧场,保持着瓦格纳当年的原型。下午4点,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,身着华贵的礼服,其中不乏年轻面孔,西装革履,甚为虔诚,门口的铜管乐队开始吹奏乐曲,昭示歌剧的开始,观众进场时必须出示身份证或护照,与门票上的姓名相符……演出前的一系列准备似乎是在荡涤心灵家园,摒弃世俗杂念,不经意间让观众在仪式中开启欣赏歌剧的模式。

    交响乐历经数百年,在欧洲,对于它的尊重已是习惯。十几年前,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来上海音乐厅演出,音乐厅的硬件设施和音响效果难以与西方相比,可乐团的表现却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:演出开始,全团演奏家手持乐器竞相走出,站在舞台上,面带微笑对观众行注目礼。可惜,当时中国观众对交响乐礼仪较为陌生,掌声还未延续到首席出场便稀疏而止,但整个乐团依旧面带笑容,所展示出的翩翩风度和高贵气质并没有因掌声的消失而褪色——这让我顿时感觉所从事职业的神圣,并由此思忖:作为文明大国,出于对艺术的尊重,我们理当借鉴别人优点,培养音乐厅的仪式感。

    仪式感的建立,需要土壤、需要环境。某年八一建军节,我曾经带乐团到某地参加慰问解放军的演出,当地军民的热情之高难以言表,可是行政命令下当地电视台的硬性加入,使一台纯粹的音乐会,变成了声嘶力歇的歌咏比赛和鱼龙混杂的综艺晚会。电视台的舞台监督催音乐家登台时,大声吆喝“上!上!上!”,用语之粗俗与马戏团无异。我也曾去过某省乐团,步入大楼,黑洞洞一片,从一楼拾阶而上,地下散落着烟头,乐器箱上布满灰尘,谱架瘫倒一侧……等走到三楼排练处,可以说艺术灵感荡然无存。排练休息时去了一趟厕所,浓烈的阿摩尼亚味道熏得人灵魂出窍,那时什么和声、曲式感觉全飞九霄云外。没有爱美之心,何谈仪式感?没有仪式感,何谈动听的音乐?

    交响乐的仪式感是由心底的“爱”所支撑、所滋养的,那是一份对祖国、对自然、对生活、对音乐、对众生的“大爱”。近几年,我深耕于的青岛与贵阳两地,一直为乐团的建设和听众的培养倾力而为。受之前的种种启发,我要求自己的团员们都应有这种理念:每每出场,站立而对,昂扬谦逊,面露微笑,用仪式感去开启对音乐的诠释。开始时乐手很不习惯(台下掌声不能持久,确实令人站立时有些尴尬),我和乐手分享自己的经验,心中默念潜台词:我今晩特别高兴、愿意和大家一起享受音乐的美好。同时,我告诉听众:掌声是仪式感的一部分,是对伟大作曲家和辛勤演奏家的尊重,更是听众自我价值的体现。当建立仪式感的基本条件和元素一应俱全时,音乐厅的气氛如同一场“精神阅兵”,音乐家心潮起伏,听众不吝赞美,台上台下良性互动在隐形展开,音乐尚未鸣响,美感业已伸张。

    可以说:一场高质量并充满仪式感的交响音乐会,是一次心灵的洗礼,一番精神的检阅。当仪式感在“爱”和“美”的沃土中丰润,我们的音乐会会更加感人,愈发动听。

    请评分
    1
    2
    3
    4
    5
    6
    7
    8
    9
    10
    059.038.***.***
    059.038.***.***
    怎么现在的评测,不谈及价格?
    发表于2013.06.11 16:54:28
    3
    03
    发表于2013.06.11 16:54:26
    2
    03
    威索尼可真是良心
    发表于2013.06.11 16:39:23
    1
    提示
    本贴不可匿名回复,回复等级为:1 ,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
    回复
    验证码
    0355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,不得已而为之
    表情
    正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