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彪西:“飞机的世纪应当拥有自己的音乐”
贾晓伟 于 2018.07.11 22:18:01 | 源自:深圳特区报 | 版权:转载 | 平均/总评分:00.00/0

德彪西自称“野蛮人”,对19世纪法国的浪漫主义艺术与贵族文化反感,看不惯小说家普鲁斯特等大师讲究礼仪的做派。他一生几乎不写交响曲,并说过这样的话:“我越来越深信,音乐,由于其性质是不能纳入传统与固定的形式中的。它由色彩与节奏组成,其余则是骑在大师背上的呆滞而冷漠的低能儿发明的一堆废话。”

如此贬低交响乐,枉顾从海顿、莫扎特一直到贝多芬开创的古典音乐的最大构成,是德彪西的勇气可嘉。他公开骂德国人,尤其是瓦格纳,认为他写的音乐大而无当,十分可笑:一部《尼伯龙根的指环》要连续听四个晚上,“亏他想得出来”。不过,如此看不惯传统,也鄙视同时代作曲家,德彪西有哪种令人信服的才华与作品与他人抗衡呢?他说,“飞机的世纪应当拥有自己的音乐”,相信自己感受到了时代精神。而面对神殿林立的旧世界以及当时空洞的音乐美学,德彪西的创作信条是全盘“缩小”音乐的规模,以“不和谐音”对抗和谐。你写交响乐,我来交响诗;你搞钢琴协奏曲,我弄片段式的“映像”。总之,你高山大海,我抵达亭台与湖泊。

由于深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与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,马拉美强调“神秘感”的诗歌理论与莫奈的画作让他追求音乐的朦胧与光影变化。他说自己的《映像》“会在钢琴文献中占有一席之地”,可以与舒曼与肖邦的作品并列。不过,就钢琴作品或键盘音乐而言,一流作曲家当是巴赫、莫扎特与贝多芬,二流的属于舒伯特、李斯特与肖邦等人,德彪西可以算作三流选手,与拉威尔差不多。他的作品还是太“小”了。音乐作品的衡量尺度,离不开规模与力度。他表现了音乐的“妙意”,不过,这种“妙意”与莫扎特相比又很有限。

  • 尽管在不长的一生中更多活在19世纪,在20世纪只有不到二十年的时间,德彪西还是被看作20世纪钢琴音乐的带路人(肖邦则被理解为19世纪钢琴美学的代言者)。我曾经十分痴迷德彪西,一如当时对魏尔伦、马拉美诗歌的兴趣。无论听季雪金(他1950年代在百代公司留有不少精彩的录音),还是米开兰基里,他们的德彪西都有一种诡异的魅力,是仙境一般的存在。不过,这些年重新听其他大师的钢琴作品,历史地看待古典音乐的构成,德彪西的地位下降了。就精致程度而言,他甚至不及拉威尔。

    德彪西的作品给人烟雾笼罩的感觉,而拉威尔则线条与轮廓十分清晰。德彪西在影影绰绰的水流里不停地发生声音的折射,拉威尔的音乐却幽冷而内在地发出光芒。也就是说,德彪西温暖,拉威尔冷漠;德彪西色彩缤纷,拉威尔精雕细刻。德彪西年长于拉威尔,创作在前,于是很多人认为拉威尔是德彪西的模仿者与抄袭者。公正地说,德彪西影响了拉威尔,但拉威尔最终还是拉威尔,有自己的一套。但要命的是,拉威尔为钢琴作品所起的名字与德彪西十分近似,明摆着是在对垒与抗衡,让德彪西不悦。

    尽管作品规模不大,德彪西的影响力还是惊人。日本的名曲三百首里列入八张德彪西的唱片录音,比亨德尔与布鲁克纳都要多,与勃拉姆斯一样。能以轻量级选手的身份在音乐构成里获得如此重要的地位,他当年的骄傲与不屑也算不是摆摆样子。他有自己的理由与自信。但他误读了普鲁斯特,七大卷《追忆逝水年华》的作者。普鲁斯特比他伟大,尽管两人不在同一领域。

    德彪西的音乐适合在规模不大的演奏会上演奏。如果规模太大,他作品的体量就显得不够。“缩小”规模,转变方向,是20世纪音乐发展过程中作曲家的自救之举。在科技的强力下,世界进入了一个新阶段。一个飞机的世纪,音乐家如何表现自我呢?德彪西并没有自称的那么现代,他发现平静的水流扭曲了,而真正地狂野与无忌,还是做不到。十二音体系的作品,表现的是一个没有轴心也失落中心的世界。到了施托克豪森的时代,才会写关于直升飞机的作品。

    德彪西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文化里的“怪客”。他身上的“野蛮”在今天看来十分贵族。

    请评分
    1
    2
    3
    4
    5
    6
    7
    8
    9
    10
    提示
    本贴不可匿名回复,回复等级为:1 ,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
    回复
    验证码
    5495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,不得已而为之
    表情
    正文